登录/注册 搜索

策展手记 | 看爱国女画家的一生

发布时间:Sun Jan 02 00:00:00 CST 2022| 作者:


接到命题,团队组建

江南望族无锡杨氏,历史悠久,世代书香,尤以发展近代地方工业著称,贡献乡邑。杨家排名第八位的杨令茀(1887—1978),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画家,更是一位爱国女俦。她逝世后,侄儿杨通谊遵照其生前遗嘱,将她一生珍藏的文物,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将她早年的诗文书画,捐献给无锡市博物院。

作为无锡博物院展览部主任,自9月接到展览命题以来,我们迅速组建了策展团队。蔡卫东院长作为学术顾问,由我担任策展人,杨琪蕙担任总体形式设计。此次书画展,是杨令茀女士首次在无锡博物院的独立展览,也是我从美术馆调入博物院之后独立策划的首个展览。作为一个画家,转型成策展人,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希望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通过此次展览以示对前人的尊敬,把杨令茀传奇的一生完整呈献给观众。


实地考察,撰写大纲

为了更好地了解杨令茀的一生以及杨氏家族,我多次探访杨氏祠堂、杨氏家族的云薖园。虽然杨氏祠堂在管社山东南麓,鲜有人拜访,但是出发前我已经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杨氏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民国年间,杨氏后裔于此建祠。祠堂后墓园有杨家墓群,以及杨令茀墓,墓前有刘海粟题“爱国女俦”刻石。

而位于长大弄5号的云薖园,是1918年,杨令茀兄长,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的杨味云所建宅院。正厅西为一小园,过门厅即为月洞,洞上“云薖”两字为杨味云手书。云薖即云窠,含园主宦游既倦,不忘故里之意。杨味云之孙杨世缄先生,虽人在台湾,对此展览的策划也给予很大的关心和支持。

回到博物院后,我认真研读资料,查找相关文献,撰写近两万字的展览大纲,几易其稿。在蔡卫东院长的帮助下,终于在11月初完成。

此次展览的定位不同于以往书画展在展示书画,而是把画家放在大的时代下,对时代背景和画家生涯做全方位阐述。我给展览命名为“清如——杨令茀的书画世界”,“清如”二字是杨令茀的“字”,其气质“诗画清流”,也如其人“此心如一”。我按照生活年代将大纲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杨令茀早期(1887—1911)作品;第二部分以其中期(1911—1931)作品;第三部分中晚期(1931—1978)作品。不仅展出杨令茀捐献的珍贵书画以及与她相关之士的馆藏作品,更突出了杨令茀所属的每个时间段时代的变革。

在作品的选择上,无锡博物院收藏杨令茀作品108件,此次特甄选其中精品二十余幅,以及与她相关之士的馆藏作品,以飨观众。作品总体以年代为先后进行排列,以期让观众清晰看出画家的艺术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杨令茀的作品转益多师,此次也将其老师的作品选取部分展出。从对比中,不仅可以看出其师承有序,也体现出杨令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是什么题材的作品,都表现出她融会贯通,小者不纤弱,大者不空泛的特质。

如何表现其一生,团队决定不拘泥于书画作品的展示,在每个单元增加了图版、文字以及照片。比如在第一单元,对整个杨氏家族的背景和体系做了完整的交代,希望能够让观众藉此对杨令茀家族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进而体味到近代无锡工商文化背后深厚的人文内涵。


设计展厅,实施制作

12月,展览大纲基本确定后。按照工作计划,设计师杨琪蕙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九百多平方米展厅的平面、立面设计,以及监督呈现,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对杨令茀一生了解之后,我们将第一单元 “豆蔻梢头二月初” 基调设定为碧玉色,以契合其豆蔻年华和从小生活的江南气息。除了复原云薖园之境,让观众在参观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通过色彩设计、视频播放、文字展板、书画展陈,体现展厅的整体感。

第二单元“杨家小妹才气高”里面涵盖了其在北京之友,以及故宫临摹两个方面。因其主要生活在北京,故以故宫红为设计色调。杨令茀交友广泛,涉及面广,如何多方位的表现,让我们讨论许久。可幸是肖炜院长,正在研究杨世缄先生家族捐赠的杨令茀所绘的《雩坛修褉图卷》,给了我们很大的灵感。由此画为引子,我们用图示将杨令茀的朋友圈做了一个梳理。作品做了类比的陈列方式,而图版的形式表现,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能清楚了解其他与之相关艺术家特征。在展示其故宫经历的区域,我们又增加了中式书房体验区,让观众可以驻足互动休憩。

第三单元“清风翠嶂待君归”,在这个板块,我们用蓝色表现其爱国之举和在海外漂泊之时,思乡之情。我们最后选取了其典型事迹,制作了照片墙。因为其最后葬在管社山庄,而管社山庄又以荷花所为人知,所以我们在画的周围制作了荷花装置,画在花中,给观众以沉浸感。

为了增加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热切关注,我们在展厅中摆放了电子书房设备等打卡点,希望通过声、光、电,这些这种数字化、简洁、有趣的方式,与公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观众通过参观展览,更多地参与到艺术氛围中来。

12月初展览搭建制作如期开始,从前期墙面和地面的改造,到展览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展览部12位同仁,各司其职,加班加点。在施工的关键阶段,甚至是通宵达旦。在展览最后落地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多次交流讨论,力求用最准确、精炼的方式表达文字内容。


点交布展,大幕拉开

12月29日,展览部与典藏部韩健民主任进行了文物点交工作。

13位同事,之后分成四组,顺利完成了文物点交和入柜。馆内其他部门也给予展览大力的支持,无论是展厅安全保卫、设备保障、整体保洁,还是展览整体宣传、新闻发布,很多部门的同事承担了大量工作,为展览默默付出,让每件文物以最好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览于2021年12月31日,在无锡博物院中区四层展厅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江南文脉系列展览之一,是无锡博物院加强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产品质量的重要展览。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每一位观众驻足展厅,沉浸式感受无锡博物馆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