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课堂|文人的书斋雅事系列之“幽栖闲居”(贰)
发布时间:Mon Dec 27 00:00:00 CST 2021| 作者:
“看山爱竹了公事,焚香挂画如神仙”
——挂画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明 仇英《临宋人画册》中屏风上挂着画中主人公的肖像 上海博物馆藏
对文人雅士来说挂画的乐趣在于欣赏与品鉴。例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他热衷于古代名家字画,“常以古人所画山水置于几案、屋壁间,以为胜玩”。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古画辨》中也对书画应当如何悬挂与保养做了详细介绍。
宋《人物图册》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十一 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挂画并不只是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宋代的饭馆茶楼、酒庄都有挂画。在吴自牧《梦梁录》中就有对熟食店挂画的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宋代挂画习俗的流行,可以看出当时书画收藏之盛,也可以看出以画装饰的普及。
“折得梅花一两枝,胆瓶瘦影伴吟诗”
——插花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它最早可以溯源于佛前供花,唐代时期,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而宋代,更是一个百花争奇斗艳的时代。
宋代花事十分兴旺,除了前朝已有的花朝节、牡丹会等重要节庆活动外,插花、簪花、赏花更是成为了习俗。人们对花的热情催生了花市的繁盛,《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北宋汴京的花市盛况:“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蓝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
《清明上河图》中的卖花郎
和其他生活雅趣一样,文人的审美决定了宋朝花艺的品味。宋代插花讲究线条之灵动、构图之疏朗、整体之气氛。在北宋董祥绘制的《初韶萃庆图》中,两三种花卉植物插制的三主枝造型插花已经出现。最长的花枝为第一枝,次长的花枝为第二枝,最短的花枝为第三枝。三主枝高低不一,分别作用于上段、下段和中段,然后加上装饰的枝梢,达到造型上的立体化。这种插花形制不仅影响了宋以后的插花艺术,也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北宋 董祥《初韶萃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插花也讲究应和岁时,这在南宋院体画家李嵩的《花篮图》系列中就得以体现。《夏花篮图》中以大朵蜀葵为主花,栀子、石榴、含笑、萱草为辅,整体色调素净典雅,如同夏日里的一汪清泉。而《冬花篮图》中的花卉色调更为艳丽,红山茶,白水仙、腊梅等花朵搭配绿叶依次绽放,让人们在寒冬里感受春天的灿烂美好。
南宋 李嵩《夏花篮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李嵩《冬花篮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若是自己不会插花,还有专门的“排办局”为你排忧解难。《都城纪胜》中有记载,宋代设有四司六局,香药局掌管香事,茶酒司掌管茶事,帐设司可以租赁屏风桌帷,而排办局就是执掌插花、挂画、洒扫等事宜,他们承接各类宴会的布置工作,为雇主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氛围。可见在宋代,插花不仅是文人雅士所好,更是寻常人家的生活日常。
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1]黄永川 《中国插花研究史》
[2]扬之水 《香识》
[3]方忆 付国静 《宋人悬画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