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绳武堂前话梁溪”第二讲——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

发布时间:Thu Apr 13 00:00:00 CST 2017| 作者:


地点:无锡钱钟书故居 时间:4月11日上午

“绳武堂前话梁溪”第二讲——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

 

4月11日上午,“绳武堂前话梁溪”第二讲——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活动在钱锺书故居举行,无锡电视台《悦谈》栏目作全程录制。

节目现场,无锡人老邱讲述了和杨绛交往20年的故事。老邱不仅是杨绛的乡亲,还是先生的一位重要朋友。老邱当众展示了一幅杨绛102岁的练笔《木兰辞》,他说,这幅字是2012年冬天,杨绛虚岁102岁时写的。先生有练字的习惯,《木兰辞》三百多字,字字娟秀,文末没有落款,就是日常练字之作。这幅字上还有铅笔和修正液留下的痕迹,可见先生练字也精益求精。杨绛写下这幅字时已年过百岁,但从这幅《木兰辞》上看,笔力依旧矫健,思路更是清晰。钱锺书堂侄女钱静汝女士讲述了和“大阿姆”相处的童年往事,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原文管办主任杨建民先生谈了拜访杨绛的过程,职业技术学院刘晴老师讲了自己阅读杨绛书籍的心得。

 

目前,杨绛练笔《木兰辞》已入藏钱锺书故居。继钱锺书堂侄女钱静汝女士无偿捐赠钱、杨两本藏书之后,故居馆藏自此实现“零突破”,陆续有热心人向故居“献宝”,故居隔三差五接到咨询捐赠事宜的热线电话。年届九旬的锡剧著名编剧钱惠荣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钱基博等文章范作》,80岁的市民许先生也送来了一本《钱子泉先生版本通义》(国学家钱基博,钱锺书父亲,字子泉),这两本书都是线装油印本,初步判断应是民国时期的物件。故居会请专家对这些捐赠品进行研究,并适时展出,供众人观赏。

 

 

本文网址: http://www.qzsgj.com/show.asp?id=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