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武堂前话梁溪第四讲——“三里河的来信”
发布时间:Fri Mar 09 00:00:00 CST 2018| 作者:
地点:无锡钱钟书故居 时间:2018年3月7日
3月7日,钱锺书故居开展绳武堂前话梁溪第四讲——“三里河的来信”活动,无锡电视台“发现”栏目全程录制播放。
活动讲述了无锡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陈瑞农向钱锺书故居捐赠了“钱锺书的两封信”原件。这两封信是1982年钱锺书写给陈瑞农的,陈瑞农珍藏至今。现故居修缮完成,他慷慨捐出,称“放到这里更有意义”。
2002年10月1日,钱锺书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钱锺书的两封信”是故居的重要展品,但那是复制件,原件一直在陈瑞农手中。1980年,身为无锡市博物馆业务人员的陈瑞农领命到当时的“无锡市查抄文物图书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二清办”)工作。当时,陈瑞农身负二责:一是根据中央相关精神,负责将已清查户主的文物图书发还;二是根据文物图书的价值,在发还后与户主沟通,做动员工作,说服户主将实物捐献给国家。
1981年夏,陈瑞农等人整理实物时发现了一套手书日记:毛边纸、大八开本,每本都精心装订,封面中央题“日记”二字,左下角写有“钱锺书”三个字。日记用毛笔、钢笔书写,是钱锺书1935年考上公费留学前数十年间的日记,其中包括他替父亲钱基博代笔,为钱穆《国家概论》作序的经过,他在清华大学奋力攻读的日子,他和杨绛相识、相知的过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书写工整娟秀,是研究钱锺书的第一手资料。经清理,日记共17册。大家猜测,这些日记很可能是从新街巷“钱绳武堂”老宅中查抄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凭借《围城》,“钱锺书热”蔓延至海外。“钱锺书是名人,又是无锡人,有关他的资料都是珍贵的。”陈瑞农辗转多次拿到了钱锺书在北京三里河的住址,给他发了信,称发现了一套他的日记,为“文革”中被查抄之物,根据政策应发还本人,请他或委托亲属前来领取;陈瑞农又代表博物馆,建议钱先生能否将日记捐赠,留在家乡。1982年9月、10月,钱锺书先后给陈瑞农回了两封信。对于捐赠提议,钱锺书在第一封信中婉拒,在第二封信中简略说明缘故,称“1935年前的旧作只字无存,日记17册中必有合用者”。
动荡年代,钱锺书一家从上海迁居北京,丢失了许多资料手稿,保存下来的手稿尤显珍贵。“我们十分体谅先生暂不接受捐献建议的原因。”陈瑞农将这两封信珍藏了三十多年。两封来信,虽都仅有一纸文字,但是钱锺书睿智、平易近人、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跃于纸表。而今捐出,陈瑞农希望为故居、为“钱学”研究尽点力。
1、钱锺书给陈瑞农的两封信写了什么?
钱锺书写给陈瑞农的信是书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信笺上的,用毛笔书写。内容如下:
陈瑞农同志:
来函奉悉。《日记》拾伍册我还想要回来暂时自己保存,将来和其它著作稿件,一并处理。届时自当考虑到你的好建议。勿念。匆复。
即致
敬礼!
锺书。九月十八日
退还书籍,如蒙开示目录,我可以据单把有些书直接捐赠,省去周折。又及。
陈瑞农介绍,当时,动员和建议户主捐赠,是以本人自愿为前提的。因此,他在收到钱锺书的信函后,随即回复,并请他在合适时前来办理领取手续,并明确《日记》共17册,而非15册。时隔数十日,钱锺书又亲笔给陈瑞农写来了第二封信,称呼比第一封更亲近了:
瑞农同志:
得信甚感。已遵示通知上海舍姪汝虎办理领取事宜,倘蒙与以方便,尤所铭如何。去年以来,国内外出版家屡欲编印拙著《全集》,而一九三五年出国以前旧作,只字无存。贵处所得拾柒册拙稿,必有合用者,故拟领回细审,非有所吝也。种费清神,将来必不乏相见之缘,当面谢耳!
即致
敬礼!
锺书。十月八日。
2、钱汝虎如何完成了钱锺书交代的事?
钱锺书给陈瑞农的信中提到了一个人:钱汝虎。昨天,钱锺书的堂侄钱汝虎也从上海赶到了无锡,做客钱锺书故居抢救城史系列讲座“绳武堂前话梁溪”。钱汝虎今年69岁,一直生活在上海。因为姐姐钱静汝在无锡,他也经常回来,每次都会到钱锺书故居“钱绳武堂”的老家坐坐。对于三十多年前,他受伯父钱锺书的委托来无锡领取日记一事,他至今记得很清楚。“那时候都是写信,我是收到钱锺书先生给我的信,知道这件事的。”钱汝虎告诉记者,日记属于个人私密性的东西,常人都有窥私心理。当年,他拿到日记后原本也想打开来看看。
“我刚一打开就傻眼了。”钱汝虎重现了他看到日记的那一幕:日记用报纸包着,整个已经霉烂腐蚀得比较严重了。他还没完全打开包在外面的报纸,里面就往下掉渣了。日记是毛边纸质,边上的纸屑很多。看到此景,钱汝虎没敢完全打开就又赶紧包上了,甚至没能点一点日记的册数。他办理了领取手续,随即就近找了一家邮局,以挂号信寄给了钱锺书。在寄去日记的同时,钱汝虎还给钱锺书寄去了一封信,大意是告诉他千万不要随便打开这些日记,让他请内行小心打开,看能否修复。
钱锺书收到日记后给钱汝虎回信表示感谢。“很遗憾,日记里究竟写了什么,我也没能知道。”钱汝虎说,其实平日里,他跟钱锺书、杨绛夫妇交往并不多。小时候他们一家在上海,跟钱锺书、杨绛一家曾住在一起,两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情意。钱静汝也多次提到,钱锺书、杨绛特别喜欢她的弟弟钱汝虎。但那时候钱汝虎还小,并不记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钱汝虎到无锡帮钱锺书领取日记,算是跟钱锺书有了直接联系。那个年代,钱锺书大热,钱汝虎看着小说《围城》“边看边笑”,他深深地感受到家族中这位“文化昆仑”的劲道笔力。
3、故居继续向社会征集实物丰富馆藏
“钱锺书的两封信”原件入藏钱锺书故居,在故居管理中心主任周立超看来,是文物回家。这两封信的原件是形成钱锺书相关专题馆藏的重要物件,将助力钱锺书故居成为“钱学”研究基地,同时也为中外游客参观游览钱锺书故居增加看点。目前,故居还在设计布展中,这两封信也将作为重要展品进行展出。
陈瑞农此次捐赠又一次为社会作出示范。自2012年起,钱锺书故居面向社会长期征集实物、文献资料。2015年,故居集齐钱锺书在解放前出版的《写在人生边上》《人鬼兽》《围城》《谈艺录》这四本书的初版一印本,但依然缺乏有分量的原物原件展品。2016年3月,钱锺书的堂侄女钱静汝无偿捐赠了钱锺书夫妇手书批注藏书,从而填补了故居展品原物原件的空白,实现馆藏的“零突破”。
这些年,陆续有热心人士向故居“献宝”,故居隔三差五就会接到咨询捐赠事宜的电话。市民龚闻韵前不久向故居捐赠了其父龚达章于1916年在江苏第三师范学校就读时,由钱基博等先生批注的四本《国文练习》。年届九旬的锡剧著名编剧钱惠荣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钱基博等文章范作》。市民许三才送来了《钱子泉先生版本通义》(国学家钱基博,钱锺书父亲,字子泉)。周立超表示,故居会请专家对这些捐赠品进行研究,并适时展出,供大家参观。
周立超介绍,钱锺书故居将继续面向社会征集实物、文献资料,兼顾征集钱锺书亲属(杨绛、钱瑗)等有关实物、文献资料;钱绳武堂其它杰出人物以及住宅的实物、文献资料,关注“钱学”研究以及钱氏家族研究的最新资料,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故居馆藏,让钱锺书故居散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江南晚报记者张月)
- 上一篇: 守护最美乡音
- 下一篇: 2018百灵鸟曲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