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大地的馈赠--惠山泥人制作技艺分享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Thu Jul 26 13:00:40 CST 2018| 作者:




       分享非遗故事,传承江苏精彩。4月20日上午,由江苏省文化馆、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无锡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之大地的馈赠——惠山泥人制作技艺分享会在无锡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古朴典雅的内戏台前举行。



      “精彩非遗--分享传承”系列活动是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着力打造的文化艺术活动。2018年首轮活动,以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方式进行把优质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此次惠山泥人制作技艺分享会作为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宣传、保护、传承无锡的惠山泥人文化艺术。让更多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从而更好的保护非遗文化。


         惠山泥人发源于无锡惠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无锡著名的民间艺术,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项目。



       分享会特邀无锡惠山泥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王南仙,年近八旬的两位老人从艺60多年,一个捏、一个绘,默契配合了一辈子,千余件作品被南京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院、台湾佛光山美术馆等收藏,扩大了无锡惠山泥人的影响力。



        怀着对泥人制作的热爱,她们如数家珍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惠山泥人的文化脉络及传承历史。她们坦言此生最大的欣慰就是:为无锡的惠山泥人尽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制作保留了不少好作品,为后人可研究。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生活,在于千家万户平常生活中得到传承,传承和创新是惠山泥人保护的关键。从事惠山泥人艺术工作46年的无锡市惠山泥人研究所赵建高所长,近年来在惠山泥人走进校园和现代产业化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会上他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卓有成效的做法。



        一系列惠山泥人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满足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同时,通过非遗+旅游的互动体验,享受传播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也是旅游业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方面过建立多个校园传承基地,定制校本课程,系统化、专业化“接棒”传承惠山泥人。另一方面通过非遗资源的现代转换,传统牵手现代,融合创新创意,把非遗进校园与审美教育、文化自信及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目前,在“无锡太湖学院、科技学院、城市学院、南京非遗专业学院、柏庄小学、滨湖康复学校”等学校开设了惠山泥人制作课程,并通过培训学校美术老师的方式培养传承师资。


        年轻的无锡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市文化馆副馆长李卓一从事非遗工作也已十年,她总结了惠山泥人保护工作现状,列举了无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一是加大传承人保护力度,二是开展各类展览、展示、展演活动,三是依托政府资金开展了抢救性数字化采录、非遗进校园、传承人队伍培养。



        针对惠山泥人后继乏人的问题,政府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扶持和帮助惠山泥人的传承,同时也希望广大传承人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传习工作,为惠山泥人的发展传承添砖加瓦。



        最后,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在长长的非遗画卷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姓名,和画卷上江苏省其他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一起成为这个时代永不磨灭的印记。两位为惠山泥人倾注毕生热爱与心血的老人就这样搀扶着,紧握着,书写着,为世人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