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啦!|七月活动早知道
发布时间:Fri Jun 24 00:00:00 CST 2022| 作者:
三大课堂
文博课堂:中国印文化系列学习之“山川灵气”
印石,是篆刻技术表现的舞台。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这些材料质地较硬,只能由专门工匠刻制。元代以后,随着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的开采,这些色彩鲜丽、质地细腻、极易雕刻的石料使古人从金属治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能在方寸之地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石文化。本次课程围绕印章石料这一主题,结合展览实物,带领学生领略中国四大印石之美。
活动时间:7月9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艺术课堂:玩色——中国画传统颜色认知体验活动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中国传统色彩,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具备了完整的色彩架构和系统的色彩命名。古人的风雅劲从给颜色命名就可一窥一二,丝毫不输作诗写文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把98种中国传统颜色做了一个色卡出来。“天水碧”、“竹月”、“百草霜”等等这些带有意境的颜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等我们一起来揭晓秘密吧。
活动时间:7月16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15周岁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科学课堂:生命探索——呼吸系统的奥秘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空气,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那么,它是如何完成的,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呢?本次活动结合东二展厅科技与生活中的人体的六大系统,向同学们讲解呼吸的主要器官肺和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完成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让同学们更直观认识呼吸系统。
活动时间:7月23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7—12周岁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雏鹰小队”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课程一:活字墨谱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史上的创举,而铜活字印刷术又以无锡人最为擅长,明代时期的铜活字印刷在富庶的无锡得到发展且享誉世界,直至今日,无锡依然是我国著名的印刷之乡。本课程通过拓印诗句,深入了解无锡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时间:7月5日、12日、19日、26日(周二9: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以小队形式报名,每小队不少于4人)
参与方式:电话报名 85727500
课程二:植物扎染
本草之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智慧积累,经过百年的传承,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手工艺——扎染。古时候还没有化学物质染色,人们就用身边的植物,矿物或是昆虫来染色。植物染料是指提炼自植物,耐久不退色的有色物质。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现在大家把这种植物染色称之为“草木染”。本课程我们将馆藏文物与传统扎染技术融合,同学们以智慧提炼文物元素进行艺术扎染。
活动时间:7月6日、13日、20日、27日(周三9: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活动对象:初中(以小队形式报名,每小队不少于4人)
参与方式:电话报名 85727500
课程三:“塑”说无锡
惠山泥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无锡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本次活动基于对传承传统文化历史、开发地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间艺术的责任感,依托院内常设展览《泥塑雅韵——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绍泥塑的渊源、惠山泥人的原料、彩绘特征和制作流程等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泥人艺术创作,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活动时间:7月7日、14日、21日、28日(周四9: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以小队形式报名,每小队不少于4人)
参与方式:电话报名 85727500
课程四: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指用丝网作为版基,并通过感光制版方法,制成带有图文的丝网印版。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丝网印版、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本课程将以无锡博物院藏画为丝网印刷的母本,带领学生进入展厅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将古典审美转化为现代抽象语言的丝网印刷,进行艺术理论学习与版画技术实践。
活动时间:7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周五9: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以小队形式报名,每小队不少于4人)
参与方式:电话报名 85727500
课程五:瓷土生辉
选料、制坯、干燥、装饰、上釉、入窑,古时的工匠们用一双双巧手赋予泥土新生,以造型、以装饰、以釉色。朴实无华的泥土被粉粹重塑筋骨,被烈火灼烧重生,变为瓷器成为载体,从皇家到民间,从东方到西方。一位又一位不曾被史书记录姓名的工匠捕捉时代审美,用精湛的技艺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瓷器,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本课程将从捏、塑、绘等多个角度,带领青少年学生体会陶瓷艺术的魅力。
活动时间:7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周六9: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以小队形式报名,每小队不少于4人)
参与方式:电话报名 85727500
“铜”话故事会
课程一:“铜”话故事会之“饕餮盛宴”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本课程介绍有鼎、簋、甑等商周时期数量较多、器型丰富的食器和炊器,帮助大家了解商周时期的饮食和历史。
活动时间:7月5日、12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课程二:“铜”话故事会之“酒以成礼”
本课程从爵、觚等较为人所熟悉的青铜饮酒器出发,并延伸介绍数量较为稀少的盛酒器,从而帮助大家对商周时期的饮酒文化有所了解,并结合历史文献,对于商周时期酒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简单的学习。一起期待“铜”话故事会之“酒以成礼”吧!
活动时间:7月6日、13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课程三:“铜”话故事会之“卷甲韬戈”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先秦时期,战事与祭祀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课程介绍了先秦时期的青铜兵器,有钺、戈、戟等,通过介绍兵器来还原当时的作战情况,从战争来分析先秦国家的经济文化。
活动时间:7月7日、14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课程四:“铜”话故事会之“制礼作乐”
音乐这种艺术最早的源头在哪里?本次课程有目的性地带领大家从早期的青铜乐器出发,探索音乐之旅。课程从钲出发,揭示战争与音乐的奇妙关联,又从钲发展出了各种钟形乐器。一起来“铜”话故事会看一看吧!
活动时间:7月8日、15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点击官微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 上一篇: 安全生产不放松,无锡博物院在行动!
- 下一篇: 重磅!“行走”系列研学旅行开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