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国风美色之黄色
发布时间:Mon Jul 04 00:00:00 CST 2022| 作者:
序言
华夏先民从观察天地运行和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构建出赤、青、黄、白、黑“五色观”色彩理论。传统颜色五彩缤纷,各色又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含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民俗节庆、文化艺术中无不体现着对色彩的重视。本系列在线微课从中华传统颜色中挑选数个流行至今的颜色,结合色彩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文化特色等方向进行深入解读,为读者带来国风美色大赏。本期为大家介绍黄色。
黄色
汉字“黄”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黄部,地之色也。从田从苂苂亦声。”苂是光的古字,意思是田地在光线照耀下所呈现的颜色称为黄色。《释名》又说:“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意即黄又代表太阳的色泽。
土地/御用色/佛家
盘古初开,天地玄黄,是先民最早认知的原始色彩。黄色代表孕育万物与繁衍中华民族的大地,因而黄土是先民敬畏膜拜的对象。华夏文明作为农耕文明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文明。农耕依恃于土地,游牧依恃于草原,狩猎依恃于山林,渔捞依恃于江河湖海。各个民族都只能在既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生存条件,“依天地自然之利,养天地自然之物”,在特定的物质生产环境中开辟文化的新空间。因此,占有广阔土地的中华民族发展出了居中为大的地理空间观念,“中土”“中原”“中国”是代表国度在天下之中,因此中央是权力最高的帝王之位。在五行学说中黄色属土,表示生命的源起,也代表位处四方的中央,即最高权力所在,曾经是帝王御用的至尊颜色。
柘(zhè)黄,传统色彩名,也指染料,来源于柘木,是从6世纪的隋代以来,天子最早选用的龙袍暖黄色。《读通鉴论》中言:“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此历代君主均沿用隋制,定黄色为御用色,臣民不得僭越使用。而用柘黄色做龙袍色的惯例一直维持到1644年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才被清帝用明黄色替代,以示区别。
金黄色,多用来指黄金的颜色,《说文解字》曰:“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五色是指黄金、白银、赤铜、青铅、黑铁。金黄色象征富贵、奢华、财富及宗教。古时道教方士炼金,相信吃金和用金可以长生不老。黄金也是印度佛教七宝之首,佛典认为黄金“色无变”“体无染”“令人富”与“转作无碍”,恰好与法身之常、净、乐、我四德相对应,所以金黄色是佛家崇尚的颜色。佛寺称为“金刹”、佛身称为“金身”,敦煌壁画上也多用金粉绘画。
2022年7月26日在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展出国家一级文物——明金丝发罩,其工艺精细复杂,清雅秀丽,贵气十足,是明代金银首饰之佳作。
结语
黄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土地、权力,是布帛染与绘画颜料用色,也是佛家推崇的宗教颜色,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例如:黄道吉日、雌黄、琉璃黄、藤黄、草木枯黄、黄口小儿、黄花闺女......在西方文化中,黄色象征着警示、色情、媚俗、妒忌等意味。
其实一切有关色彩的课题都与文化相关,社会文化造就了色彩,规定了色彩的名字及其定义,确立了色彩的规则和用途,形成了有关色彩的惯例和禁忌。因此,色彩的历史首先是社会的历史。对色彩的研究也是跨学科的,从词汇学、物理学、化学中可以汲取到许多色彩的知识。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在线微课《国风美色》吧!
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田字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3]黄仁达.中国颜色[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0.
[4]米歇尔帕斯图罗著.张文敬译.色彩列传红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