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名单公告
发布时间:Thu Oct 20 00:00:00 CST 2022| 作者:
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无锡博物院承办的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11月上旬正式召开。本次研讨会将围绕以惠山茶会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展开研讨,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截止9月底,共收到参评论文55篇。经评审委员会严格评选,最终确定36篇论文入选。现将入选论文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公布如下:
入选论文名单
序号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1 |
宋代绘画中茶器品类及设计特征研究 |
丁寅超 |
天津城建大学 |
2 |
典型艺文事件的内蕴解读——以惠山“竹炉题咏”为例的讨论 |
马国云 |
无锡开放大学 |
3 |
名齐与可竹,品亚曼生壶——瞿子冶与瞿壶 |
王成兰 |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
4 |
文嘉《二泉图》卷考析——无锡冯氏、吴氏与二泉石刻 |
车旭东 |
南京大学 |
5 | “卢仝烹茶”的千古谜思 | 吕伟涛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6 | 《卢仝烹茶图》的图式嬗变与传播 | 朱万章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7 | 试析清代输欧紫砂壶的文化审美与交融——以无锡博物院典藏中心 | 任宝龙 | 无锡博物院 |
8 | 从器物到空间:以竹炉、竹炉山房为中心的讨论 | 刘芝华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9 | 惠山竹炉雅集与文人园林茶空间——以民国无锡顾氏辟疆园为透视点 | 刘庭风 许家瑞 |
天津大学 |
10 | 顾贞观:惠山竹炉茶事的断而续承者 | 刘桂秋 | 江南大学(已退休) |
11 | 从《惠山茶会图》探析惠山茶会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 刘崇沣 刘祯贵 |
复旦大学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12 | 明清惠山茶文化综述 | 刘 晴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13 | 从王问《煮茶图》看明代文人茶会 | 关剑平 吴 昊 |
浙江农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
14 | 无锡惠山听松石题刻再考 | 许 力 | 中国美术学院 |
15 | 东瀛煎茶道之明清茶风——从日本小笠原流煎茶道看明清煎茶之风 | 孙 琪 |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已退休) |
16 | 高情在图外,清香溢古今——读文征明《惠山茶会图》谈无锡茶事 | 严克勤 | 无锡国专研究会 |
17 | 茶炉考 | 李竹雨 赵 丹 |
中国茶叶博物馆 |
18 | 饮中君子:儒家思想视角下的茶 | 李祥翔 | 华东师范大学 |
19 | 宜茶之水:新物质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名泉景观 | 肖坤冰 | 西南民族大学 |
20 | 乾隆竹炉加工茶叶的方法研究 | 肖荣海 金霄云 马 军 赵 勇 |
无锡市茶叶行业协会 |
21 | 以茶会友,以古为新——漫谈从惠山茶会到节气茶会的雅集社交艺术 | 汪佳璐 方颖 |
中国茶叶博物馆 |
22 | 惠山茶会的底蕴和契机浅析 | 宋志敏 | 上海市茶业职业培训中心 |
23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茶全球传播的价值论析 | 宋时磊 李珂星 |
武汉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
24 | 《红楼梦》里的一次茶会 | 张德斌 | 新华社中国证券报 |
25 | 文嘉《二泉图卷》题跋小考 | 陈 珵 | 无锡博物院 |
26 | 论《惠山泉记》证明了“惠山泉”的独一无二 | 陈永佳 | 战国策国际战略研究院 |
27 | 横穿马路——当博物馆遇上美术馆 | 陈同乐 肖 浪 |
江苏省美术馆 深圳大学 |
28 | 论袁枚的茶道、茶诗与茶诗论 | 孟令军 | 湖州师范学院 |
29 | 乾隆帝南巡和“惠山式茶道”之研究——以《御制诗文全集》的“四美具”为中心 | 顾 雯 | 日本东海大学 |
30 | “云林堂”茶事及元朝江南茶器 | 郭学雷 | 深圳博物馆 |
31 | 明代饮茶方式对江南茶会流变的影响 | 黄子轩 | 南京老崔茶馆 |
32 | 惠山泉茶文化源流浅识 | 龚近贤 金石声 |
原无锡市园林局(已退休)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 |
33 | 晚清祁门红茶经营状况初探——以新见文书为中心 | 康 健 | 安徽师范大学 |
34 | 历史文化传播视野下中国茶文化探析 | 隋 昕 | 鲁东大学 |
35 | 书画卢仝茶歌探析 | 裘纪平 | 中国美术学院 |
36 | 惠山传以竹炉煎——乾隆皇帝与惠山茶事渊源 | 廖宝秀 | 台北故宫博物院(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