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活动回顾|“茶研”茶文化系列研学旅行之“惠山问茶”

发布时间:Wed Feb 01 00:00:00 CST 2023| 作者:


研有所思,学有所悟,旅有所感,行有所成。“行走”系列研学旅行是无锡博物院开展的集主题性、知识性、体验性于一体的知识盛宴,涵盖地理、建筑、民俗、艺术等领域,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行走”系列研学旅行是荣获“2021年度十佳文博社教案例”的品牌社教活动。

本场旅行延续“行走”系列研学旅行的文化特色,让知识流淌在每一个脚步中。无锡人最熟悉的历史文化古迹,你们真的了解吗?它们背后流传着的一段段让古人跋涉追慕的风流佳话,形成的文化风尚传播四海影响至今。现在跟随行走的脚步重新打开无锡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一起“惠山问茶”。

课程环环相扣,带给学生不同的知识体验:

参观年度大展

《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

了解无锡作为江南“文人传统”这个具有区域普遍性的文化背景上,挖掘出在无锡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新意”——惠山茶会。无锡以惠山作为传统文人活动的据点,惠山自唐代声名鹊起后,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惠山赏景品泉,明代以惠山竹炉为中心展开的文人茶会雅集如何绵延百余年。无锡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饮茶审美情趣和精神意蕴吹至大海之东,推动了日本新煎茶文化的形成;无锡独有的饮茶器具(紫砂壶)远销海外,对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课程《乾隆茶事之三品殊清绝》

作为饮茶和茶事最为拥趸的一位清代帝王,乾隆皇帝追寻惠山茶会的风流,不仅数次登览题咏惠山与第二泉,还复刻了当年的惠山竹炉,绘图赋诗,仿造竹炉山房。乾隆皇帝为什么偏爱无锡的竹炉?他在茶具造器上又有哪些特点?他曾自创一款“三清茶”,并于每岁正月择吉时在重华宫举行茶宴,邀请朝中大臣品茶赋诗。三清茶到底是哪“三清”?围绕三清茶宴,结合故宫博物院馆藏清宫茶具实物,一起认识和了解乾隆时期的宫廷饮茶习俗。

课程《茶文化探究与体验》

由茶艺老师告诉你从煎茶法到泡茶法,从团茶到散茶,饮茶作为一门学问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与演变的。明朝的泡茶法普遍用壶冲泡,紫砂壶作为兼具透气性和保温功能的优质泡茶器,此时开始流行。一起来学一学明朝泡茶法。老师根据记载,展示完整的程序,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品茶等。同学们通过观察演示,对比在泡茶过程中对水温精准的要求,以及各个环节的泡茶的手法与科学原理,经过观察与体验,尝试说出闻香、品茗的变化,进一步感受饮茶文化带来的生活美学。

课程:文博专家讲惠山历史古迹、人文故事

本次研学旅行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学者专家金石声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惠山古迹的故事。在同学们的簇拥下,金爷爷的问题一环接一环,金莲桥的石头里怎么有毛孔?御碑亭为何有12个圆孔?御碑下面为什么是云纹?为何二泉有方还有圆?怎么有两个二泉的碑?水从哪里来又要流到什么地方去?太湖石里面和表面长满了什么?3.5亿年前螺的化石哦!金石声老师以最活泼丰富的方式——用手摸、身体去丈量、自己去数、观察变化、一起来猜……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度解读了晦涩难懂的人文古迹,获得不一样的知识体验。

用行走丈量知识的宽度,带你走向诗与远方。“茶研”茶文化系列研学旅行之“惠山问茶”告一段落啦,欢迎关注“茶研”茶文化系列研学旅行之“阳羡问茶”,带你领略无锡茶文化的另一大特色阳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