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无锡宝藏之四】唐圆雕人鹿图青玉佩饰:让人一见倾心的中华美玉

发布时间:Thu Aug 23 00:00:00 CST 2018| 作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国人爱玉。自古以来,“玉文化”成为华夏文化中最温润的情调、最诗意的传承。所以,便有了“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样不吝文墨的赞誉。

以书画收藏见长的无锡博物院,也不乏琼台月华。质地温润、雕刻精美,且图案正反呼应的唐圆雕人鹿图青玉佩饰,便是其中的精华。

这件国宝身世如何?无锡市歌舞剧院首席舞者张娅姝,为何以虔诚之心轻抚、因一见倾心起舞?作为本期文物讲述嘉宾,张娅姝用其特有方式,为我们展现这件文物之美。

视频:https://v.qq.com/x/page/e0762jalq25.html

唐圆雕人鹿图青玉佩饰,国家一级文物,于1976年3月在无锡市郊区扬名乡邓湾里(俗称“顾大坟”)出土。墓主人名顾林,字郁卿,是明代太学生,葬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玉佩整体呈椭圆形,上部稍窄,下部略宽。高7.7厘米,最宽处4.3厘米,厚1.1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呈蜡状光泽。器身遍布牛毛纹,色如甘栗,显示沁色已深透其中,古意盎然,非有千年历史不能形成。

仔细看,玉佩正背面皆有纹饰,从正面看,中央一人,平眉、细眼、扁平鼻子、大耳,头发整齐细密,上束发冠,为典型的汉人面部特征。此人身穿广袖高领衫,腰束带,脚蹬云头履,右手抚摸身旁鹿背,左手食指指着鹿嘴,其装束神态,举手投足间透出潇洒、飘逸的隐士风度。玉佩左侧立一鹿,头顶如意云头式角,身躯肥硕,肌肉凸起而健壮,腿细长,鹿尾上翘,嘴向前倾,似要伸出舌头来舔主人手指,神态栩栩如生。玉佩右边是一小童,面向右侧,头梳双髻,身穿广袖高领衫,腰束带,手捧一钵,表情恭敬而充满童稚。

从背面看,人、鹿、童子的背影与正面纹饰相呼应,使佩饰陡增了立体效果。浑然一体的布局,互为呼应的内容,以及佩本身的形状,使它看上去似一件立体的雕刻作品。

玉佩的雕刻也极具时代特色。正面和背面的人物服饰都用稍弯的浅细斜阴刻线来表现褶痕,这些线条较长且多,是唐代刻画服饰的典型特征。鹿的雕刻也有明显的唐代特色,鹿眼的上下两条眼线均为两刀刻成,并可见刀锋,所刻线条一头粗、一头细,眼珠以一短阴线表示,这种手法在唐代其它玉佩饰上也常见。

总体而言,此玉佩布局均匀有方,紧凑而不繁杂,无论粗线、细线,刀法都纹丝不乱。匠者将雕塑艺术的豪迈饱满与绘画艺术的细致入微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吸收了同时代金银器精巧别致的艺术手法,将唐代玉雕工艺的兼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