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创出我的YOUNG”运河文创生活市集让西神广场充满文艺气息

发布时间:Tue Oct 01 00:00:00 CST 2019| 作者:


首届大运河文化生活节暨2019无锡阅读与文创展,从9月28日至10月4日,历时7天。这7天中,除了精彩的开幕式和大咖研讨会,以及场场不同的阅读分享会,就要数沿惠山古镇上河塘一线四所(留耕草堂、薛中丞祠、忠节祠、潘旌孝祠)内的“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系列展和西神广场里的“创出我的YOUNG”运河文创生活市集持续时间最长。30余家“创出我的YOUNG”运河文创生活市集让整个西神广场充满文艺气息,热闹的同时,非遗传承、文创好物、风味小食、手作活动,四大类市集一个不会少,边吃边购边玩中就能感受无锡魅力。市集每日8:30开市,市集上人来人往,有的笑意盈盈地带走满是无锡味的文创礼品,有的吃着地道的锡式小食,有的体验文创手工制作……从这里进入文创生活的大门,进入首届大运河文化生活节暨2019无锡阅读与文创展。

9月28日上午,首届大运河文化生活节暨2019无锡阅读与文创展开幕式后,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王文坚,无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严健媛、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蒋蕴洁、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吴竹频一行还特地参观了“创出我的YOUNG”运河文创生活市集,并在许多市集前驻足,与店主亲切交谈。

让我们一同探访那些无锡味满满的市集吧!

阳山小敏糕团

糕团是江南的传统小吃,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入口香甜松软、清香满腔,为人喜食。出生于“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的曹小敏,祖祖辈辈都是手艺人,她的座右铭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喜欢糕团的味道,喜欢亲自做糕团,更喜欢琢磨怎么让糕团更好吃。承载的是手工技艺,延续的是古法制式,小敏糕团以此声名鹊起。其风味特别,口味丰富,尝起来爽糯松软,都是当天做馅,没有任何添加剂。

鹅湖玫瑰园

无锡鹅湖玫瑰文化园是一家融玫瑰种植培育、芳香植物萃取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创意体验园区。依据地利和产业优势,玫瑰园逐渐建立起全套游赏体验,可以赏玫瑰花、品玫瑰茶、饮玫瑰酒、沐玫瑰浴、尝鲜花饼……此次展示的产品是最为人称道的以玫瑰鲜花制成的鲜花饼和玫瑰茶。

弘尚文化

由文化部非遗文化(紫砂)技艺传承人於世一创立的文创品牌,将茶和茶器——紫砂壶融进自己的文创品牌,主张“一茶一器”。乾红早春茶以细腻的品质被行家喜爱,再搭配他亲手制作的紫砂壶,茶与器终于契合。於世一多年来专研紫砂创作。作品新颖独特,却又不失传统底蕴。创作理念是将各种元素融入紫砂文化中,使其因心而塑,以形传神。作品在各博物馆与城市都有展示,获得多次奖项。

惠山油酥

惠山油酥原名重油烧饼,别名金刚肚脐。是江苏无锡传统的汉族名点。本惠山油酥出自民国老店新万鑫银丝面馆内的名厨胡法律之手。

制作油酥需要精心和耐心。面粉要加入酒料及少许水,经发酵、醒面后再和入菜油、糖、盐,经反复揉搓成酥皮;馅心要选用上好的胡桃肉、橘皮、青梅、桂花、红绿瓜丝等果料,斩碎拌入咸、甜调味料精心配制。还要将其放入洒好白芝麻的大竹筛,来回筛,让芝麻均匀沾在表皮上才能烘烤出炉。

阮氏巧环

阮氏巧环是由阮刘琪先生根据九连环中的奥妙创作演变出来的智力玩具。用一根金属丝手工钳制成各种美丽的图形作为基架,再加上圆环、框柄等部分组成完整的巧环。巧环表面上看来无法分解,但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将其中的框柄或圆环解套出来。阮氏巧环第二代传人阮根全先生曾应国际友人邀请,参加了在美国、日本举行的两届“国际智力游戏年会”,带去的巧环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和关注,也扩增了“阮氏巧环”的国内外知名度,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无锡电视台都对“阮氏巧环”进行过专访,国内许多知名报社也作出过相应的报道。“阮氏巧环”已然成为中国智力玩具的代名词。

小福林梨膏糖

小福林梨膏糖是由无锡市著名民间艺人小热昏传人周福林(艺名周福林)创世于一九二四年,并传承于梨膏糖制作第二代传承人其女周仁娣及女婿尤茂盛。小福林梨膏糖根据医食同源的原理精心选择优质食材加工而成,产品温和,因而适应了各种咳嗽人群且效果明确,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3年8月,由小福林创办的翠云斋梨膏糖店被评定为无锡市老字号。该产品于2014年9月被评定为无锡市地方土特产品,2016年1月,其制作技艺获批为江苏省第四批次传统医药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JSVIII-36),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受邀参加江苏省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江苏)老字号产品博览会。

穆桂英糕团

以米磨粉制作糕团,历史悠久。穆桂英糕团生产的历史,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情感的传承,其产品具有鲜明的无锡乃至江南地方特色,在社会上拥有良好口碑。原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先生曾赞誉穆桂英糕团“美食诱人、业绩骄人”并挥笔题词“锡城南禅穆桂英,美点小吃享大名”。“穆桂英”糕团制作技艺,已申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穆桂英”糕团产品早在1992年6月穆桂英五彩汤圆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新产品特别奖,穆桂英多个糕团产品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夺得金牌;穆桂英糕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金奖。

内画

内画源于清代的鼻烟壶,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将自制的勾形小毛笔,放在磨砂瓶内,利用反手做画的手法,凝神屏息进行绘画。内画造型美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集书法绘画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有“鬼斧神工”“中华一绝”的美誉,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

熙攘文创

“无锡游礼”文旅商品中心,是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起、江大设计传播机构-熙攘文创建设并运营的首个城市文旅商品平台。平台旨在贯彻落实无锡市文化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已被列入《无锡市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无锡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贯通“线上+线下”平台,提供文创产品设计、展示、售卖和创意生活传递、推广、服务的空间,引领新时代的无锡文创生活。

竹刻

无锡竹刻历史久远,技法多样,风格清雅古朴,在江苏竹刻艺苑中别树一帜。1915年,无锡竹刻家、金石家张瑞芝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双契轩”雕刻艺坊。张瑞芝传艺于内弟支慈庵和长女张契之,他们的竹刻以精细、古雅、秀丽的艺术特色蜚名于沪宁沿线。竹刻艺术在双契轩家族内薪火相传了120余年,名家辈出,蜚声江南,成为无锡竹刻的传承主体,世称无锡“双契轩”竹刻。

在“双契轩”竹刻世家的不懈努力下,无锡竹刻于199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江苏省第一批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名录”,并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典籍。2006年,无锡竹刻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2008年,无锡留青竹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双契轩竹刻世家第三代传人乔锦洪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第四代传人乔瑜被江苏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是不是文化气息满满,无锡味足足呢,如果你在惠山古镇,那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