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佳曲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赣鄱文艺大家谈”第十期音乐创作研修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Fri Oct 20 15:20:30 CST 2017| 作者:



10月20日,江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赣鄱文艺大家谈”第十期全省文化(群艺)馆群众音乐创作研修班在美丽的青山湖畔开班。本次研修班请来著名作曲家王佑贵、刘安华为67位在省内文化(群艺)馆从事群众音乐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授课。

在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省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江丽君首先指出,“赣鄱文艺大家谈”系列研修班的开办目的与党十九大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要求不谋而合。随后,她对学员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学员们相互勉励、学无止境,通过本次学习提高创作水平,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身体力行推动群文事业的发展,创作更多优秀的群众音乐原创作品,为江西出更多的文艺精品而努力。

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陈俭谈到,相对于省内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我们在文艺创作上还存在短板,学员要响应党十九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精神,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在为期四天的研修课程中,二位授课老师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音乐原创。

原江西省歌舞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刘安华老师,先从什么是旋律等基础知识入手,以题材、情绪、风格这三个决定曲调的重要因素展开分析,随后教授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的转化、重复,再将课题引至“江西主题”,把四十多来专注于江西民歌研究的成果倾囊相授。刘老师用《老俵老俵》《又唱一支<请茶歌>》等作品对兴国山歌创意性的发展为例,熟悉、借鉴、消化、再发展,告诉学员如何广泛吸收江西民间音乐的素材,从中发现民歌里的原始味道,不着痕迹地化用、加工升华。

国家东方歌舞团一级作曲王佑贵老师,在课堂上深情演唱自己的作品《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多情东江水》,将创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告诉学员情感与创作如何相连,音乐听觉形象怎样产生视觉形象的通感效果。佐以丰富的创作经验,王老师传授给学员很多与书本迥然相异的“独门技法”,如:从“警句”出发寻找音乐主题,反复吟诵从“朗”到“咛”再到“唱”的过程。

两位专家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鲜活生动的创作思路、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无不让学员眼前一亮,心中一喜。省群众艺术馆还特别安排二位专家老师同台点评,这也是“赣鄱文艺大家谈”系列研修班开办以来的首次创新,形成授课教师和学员间热烈、开放的学术研讨氛围。

学员纷纷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演唱自己作品,动人的音乐旋律在教室里飘扬回荡。两位老师为学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给出专业的指导。

南昌市群众艺术馆的曾惜非常喜欢音乐,也一直在尝试创作群众音乐,她说在这期的学习里自己收获很大,刘安华老师对江西味道的分析让自己发现民歌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这也会是自己以后的尝试方向。东湖区群众艺术馆的薄华丰曾参与编写过不少音乐作品,他说,通过研修班的学习和交流,他找寻到了提升、突破自己的创造方向,王佑贵老师谈到的写词作曲方法对自己启发很大。

江西省群众艺术馆

曾瑶/文/编辑

陈华 刘周 曾瑶 薄华丰 黎林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