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珞狮路的旧书店,翻阅时光记忆
发布时间:Wed Jul 21 00:00:00 CST 2021| 作者:
7月的武汉,正是“出梅入伏”的时候,酷暑难耐,漫漫夏日,适合找一家书店,走走逛逛,随处翻阅几本,等到尽兴了、心静了,再挑几本心仪的书带走。
只不过这一次要看的书,不在琳琅满目的网红书店里,而是在武大周边巷子的一家旧书店中。
有一家叫“集成”的特色旧书店,藏匿于珞狮路旁的一个小巷子里,集成古旧书社的位置并不显眼,唯一明显的招牌还被乱停的车辆挡住了大半。
尽管门前就是热闹的街边摊,浓重的油烟味却并未影响集成古旧书社半分。白底黑字的招牌,门外的各式盆栽,还有挂有毛泽东语录的双开木门,营造了质朴而文雅的书香氛围。

走进书店,扑面而来一股旧书的气息,门边一个老式的写字台是老板工作的地方。店里的装修简单却不失文雅,墙上有一些书画,转角处摆有盆景,但最显眼还是木制书架上各种年代、各种类型的书。
当然这里的书不仅年代久远,种类也一应俱全,涵盖建筑、文学、医学、历史、地理、生活、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书籍收藏大概有十万册,你可能刚刚翻阅完一本红皮的《毛主席语录》,一抬眼就是一本妈妈最爱的《实用美容大全》。
书店最深处,有一整排书架的书都贴有“武大馆藏”的标签,这是老板以前在武大资金不足卖书周转时收入。“那时候武大穷嘛,就只好卖书喽,现在武大有钱了,想收也收不到啦!”说起这段故事,老板遗憾的语气里难掩骄傲。
书店里的顾客三三两两,有背着书包看书的学生,还有提着塑料袋边看边选书的中年男士,也有夹着公务包扎头于某个书架的学者,甚至还有慕名前来淘书、交流的书籍收藏者。这里还是武大教授、学者、出版社编辑常常拜访的地方。
书籍的价格都被老板用铅笔标在了书后面,价格不一,有的书比外面便宜,有的则贵得多,但总体上越老的书卖得越贵。但当问起什么样的书最畅销时,老板却卖起了关子,和其他书店不一样,集成旧书社有自己的市场规律。
至于问起开店的起因,老板的回答却很简单:“当时觉得武大周围需要有一家旧书店,就开了。”从88年开店至今,武大周围也出现过不少二手书店,但陆陆续续都倒闭了,只有这里,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前来拜访。也许,是因为老板更擅长经营,但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份热爱与坚持。
临近打烊,正巧一个学生来卖书,满满三袋,老板一本一本地翻看,尽管有的书家里已经堆积好几本了,老板依然尽数收下,并且给出了高出其他二手书店3倍的价格。
经营旧书店并不赚钱,但老板从未想过离开——在闹市街头的一角,惯看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这里翻阅时光记忆,也是这座城市一处独特的风景。
- 上一篇: 被遗忘的野芷湖
- 下一篇: 呼之欲出的“洪山江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