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书信学术研讨会”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Fri Aug 06 00:00:00 CST 2021| 作者:
聚焦院藏红色书信,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
2021年7月23日下午,由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无锡博物院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书信学术研讨会”在无锡日航饭店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一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高水准学术盛会。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约20人,包括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刘祯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雄峰、无锡市档案史志馆副馆长接玉松、江南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教授刘大禹、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殷昭鲁、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副教授王兴亮等。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曙峰以及无锡博物院党总支书记肖炜等主办方领导出席会议。原定出席研讨会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和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沈利成两位嘉宾,因疫情防控需求,遗憾未能亲临现场,但依然为本次研讨会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本次研讨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无锡博物院藏红色书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研讨会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启动征稿活动,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截稿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近30篇,经评审委员严格评选,最终有 10篇论文入选。研讨会上,论文入选代表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或就红色书信资源深入释读与阐述,或结合红色书信与革命精神作挖掘与理论升华,或进行红色书信保护与利用的案例与前沿成果的分享。
百年伟大历程,百年辉煌成就,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无锡博物院以院藏红色书信为依托展开的这场专家云集的学术盛会,既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红色书信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无锡博物院红色书信收藏蔚为大观,它们反映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进程与时代风貌,是开展党史研究与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珍贵文物资源。此次研讨会的召开,通过与会专家学者对无锡博物院院藏红色书信的深入研讨,必将进一步扩大无锡地区革命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无锡地方革命史的研究;在深挖红色书信宝库、探寻红色基因密码的过程中也必将推进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品惠山先贤古韵,悟廉洁修身文化
清正廉洁,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本色,是修身养德、立人处世的基石。为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增强廉洁自律意识,7月24日上午,无锡博物院组织研讨会与会嘉宾一行10余人来到惠山古镇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祠堂文化群,追寻先贤足迹,接受廉政文化熏陶。
怀着崇仰的心情,研讨会与会嘉宾跟随解说员的讲解,逐一参观了杨藕芳祠、顾洞阳先生祠、范文正公祠、陆宣公祠、廉政文化交流馆等场所。每到一处,大家都仔细端详文物史料、品味图片典故、对话历史先贤,努力从清廉佳话中汲取道德力量,在感悟先贤人格魅力中得到精神升华。
参观活动结束后,研讨会与会嘉宾表示要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廉洁自律意识,传递和倡导“崇德倡廉”的价值理念,让“崇德倡廉”的社会正气不断发扬光大。
参加党史专题讲座,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进一步做好党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7月24日下午1:30,无锡博物院邀请研讨会与会嘉宾参加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及其宝贵经验”的党史专题讲座。
讲座由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殷昭鲁老师主讲,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
在两小时的讲座中,研讨会与会嘉宾认真听、专心记;讲座结束后,纷纷表示此场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党史教育,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参观院藏革命文物,铭记党员初心使命
7月24日下午,党史专题讲座结束后,研讨会与会嘉宾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无锡博物院部分展厅,包括无锡革命史陈列馆、无锡城市历史馆及“展红色书信 传革命精神——无锡博物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等。
无锡博物院的革命文物藏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尤其是红色书信收藏颇具特色。这些红色资源凝结着党带领无锡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光辉历史,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值得后人永远传承的宝贵财富。
在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面前,研讨会与会嘉宾缅怀历史、追思先辈,进一步激发他们不忘初心的拳拳之情,更加牢记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