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有大”的伏虎山
发布时间:Sun Aug 01 00:00:00 CST 2021| 作者:云小沧
MOUNTAIN 厚重的文化底蕴,让龟山和蛇山成为武汉的地标,而位于洪山区的伏虎山,虽然只是一个小山头,在武汉也能排上名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对伏虎山来说再合适不过。 桂子山东,一路之隔的山就是伏虎山。经过卓刀泉路的一段缓坡,因为被高楼大厦遮住视线,山体并不显眼。 相传,伏虎山是因关羽降伏危害一方的白虎精而得名。 盛夏时节,从卓刀泉公园拾级而上,沿着卓刀泉烈士墓指引的小路一路上山,山林风景壮丽,松涛阵阵,虽然烈日当头,却也十分惬意。 伏虎山的山腰之中,是伏虎山烈士陵园,是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不同历史时期的仁人志士安息之所,远远能看到人们敬献了花篮。用水泥砌成尖塔式坟墓,塔身正面写着墓文。 拾阶而上,几分钟就到了山顶,山林已完全没有原始山林的样子。 环顾四周,高大的树木多为松树和樟树,其间夹杂着栎树等,偶见蕨类植物中探出头来,让人感觉其顽强。在山脊上,虽极力远眺,但视野被茂密的树林挡住。 从网上查阅资料,关于伏虎山的资料并不多。据武汉地方志记载,伏虎山高61.7米,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虽有山名,但与高度在100米以上的洪山、珞珈山比,确实只能被称作小山包。 ABOUT 沿着山势而立 占地150亩 伏虎山虽小,名气却很大,这是因为伏虎山西面山脚之下,就是闻名全国的“卓刀泉寺”。 沿着桂子山一路步行至卓刀泉寺,进山门,过关公殿,卓刀泉就在大雄宝殿前的一个高台之上,石质的井栏已被磨得很光滑,上写“卓刀泉”三个大字。 相传明初楚昭王朱桢为泉建台加栏,并亲书“卓刀泉”于石井栏上。 井口狭小,直径仅半米多,旁边放着一个小铁桶、一个大铁勺。 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伏虎山,但肯定知道卓刀泉寺。 伏虎山下的卓刀泉,相传是关公曾驻兵于此,以刀卓地而出泉水。加之建于宋朝的供奉关公的卓刀泉寺,以及埋骨于此的众多辛亥烈士,使得这座山有着独特的文化积淀。 在车水马龙的卓刀泉路边上,伏虎山静卧在卓刀泉立交和虎泉的繁华中,一道山门阻隔了外面的繁华,卓刀泉寺闹中取静,给人们以大隐于市的禅意。
- 上一篇: 南湖之上,最秀美的双桥落日
- 下一篇: 休闲白沙洲,请不要错过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