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洪山
发布时间:Sat Mar 20 00:00:00 CST 2021| 作者:云小沧
北纬30度,因为串联起太多未解之谜,成为地球上最神秘的区域。
在武汉,也有一块披着神秘面纱的区域,它叫洪山。
即便是很多老武汉人,也常常搞不清楚,洪山区在哪?
在武汉,名字里叫“洪山”的地方,也许并不在洪山。
比如,洪山公园、洪山广场、洪山礼堂、洪山宾馆、洪山宝塔、洪山体育馆,都在武昌区。甚至以“洪山”命名的山头,也不在洪山区。
而有些地方,看上去已经到了别的区域,其实还在洪山。
比如,紧挨着青山片区的武汉高铁站、天兴洲,属于洪山;白沙洲、黄家湖大学城,属于洪山区,而非江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武汉,江北的江岸、江汉、硚口、汉阳等行政区划,相对比较工整,而江南的洪山、武昌、青山和江夏,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这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推进城市发展,武汉市频繁调整洪山的行政区划。比如当年武昌到青山沿江,都还不都是城市,有大片农村,划归了洪山区。
八九十年代以后,洪山区从郊区变为中心城区,期间很多片区也是屡次划转,最终形成了如今错综复杂的行政区划。
城市的迅猛发展,也让洪山的山山水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洪山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有桂子山、喻家山、南望山、狮子山等群山绵延,有黄家湖、南湖、汤逊湖、巡司河、青菱河等水网密布,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人文大城。洪山区辖区内共有37所高校和15家科研院所,其中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两院院士47名,在校大学生近60万名,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约占全市一半,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
但是,在现代化的城市街景中,也有一些区域让人颇为疑惑。
比如马湖已经没有了湖,更别说湖边放马;出了板桥地铁站,有几个桥横跨巡司河,但曾经的那座石板桥,已经无处寻踪;至于马房山的山、石牌岭的石碑,也都已经留在历史深处。
尽管如此,洪山区厚重的历史能够值得追溯千年。
比如,到卓刀泉寺,亲临一口1800年的古井,能追忆三国时期关羽斫地取水的故事;到洪山区和平街东湖港,跨过一座北洋桥,感受武汉市区最早的桥文化。
以及,藏在桂子山东北麓的黎元洪墓;喻家山下的山洞里,测地观天的尖板眼;地大博物馆内,珠宝玉石和各种宇宙奥秘等等。都静待人们去寻踪觅迹。
在武汉市区的菜市场,有不少洪山标签的特产,也充满着传奇色彩。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洪山菜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就有金殿玉菜之称。除了洪山宝塔下,沐浴晨钟暮鼓的洪山菜薹,在洪山街道、九峰街道、青菱街道、花山街道、八吉府街道、左岭街道、天兴乡等区域都有种植。
鲜为人知的是,经过繁育,如今在江夏、新洲也有洪山菜薹的种植基地。曾经奇货可居的洪山菜薹,已经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来自天兴洲的西甜瓜、葡萄,也是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洪山区举办首届天兴洲品瓜会,吸引了不少农业专家和市民前往品鉴和采购。
据了解,天兴洲西瓜在武汉颇有名气,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天兴洲也被誉为“瓜洲”。如今,农业专家们优选出了多个适合在天兴洲种植且口感更甜、更脆的优质西瓜品种,在洲上试种成功。
舌尖上的洪山,最神秘的还是这里的风味美食。
洪山虽然没有老城区众多的叼角老字号,但作为大学之城,独树一帜的“小吃街文化”,足以勾起无数人关于青春记忆的味蕾。
在众多的高校美食街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除了拥有十一个食堂以外,还有首义的近十个美食城。华师旁虎泉夜市,服装、饰品、小吃一应俱全。依托高校发展起来的小吃街,洪山区有多少,掰起手指头数也数不清。
南湖过早宵夜去瑞安路、吃虾去石牌岭、吃喝玩乐去珞狮北路、吃小馆子去广八路、还有可以从白天吃到黑的虎泉大街……身在武汉的百万大学生,和天南地北的美食文化,让洪山区展示出个性十足的城市面貌。
✿✿✿
- 上一篇: 人文行走 | 洪山版的“乌镇”
- 下一篇: 夏日有约 | 南湖之畔的格桑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