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人文行走 | 洪山版的“乌镇”

发布时间:Wed Mar 31 00:00:00 CST 2021| 作者:




清明时节,阴雨如愁,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


这时候,如果你穿过三环线,穿过车水马龙,从文化大道一路向南,在驶入汤逊湖大桥的地方,冷不丁拐进一条小路,便会抵达一处渔村。


渔村的大门上,赫然几个大字——汤逊湖村。小木舟乌篷船,纵横的河道,随处的渔人,或者说这里更像是大隐于市的洪山版“乌镇”。


1.jpg


进入渔村,小道上鲜有村民的身影,一排排小栋村舍敞着大门,屋内屋外偶尔有田园犬的追逐。这样的场景,让人仍不住感慨,繁华的都市之中,汤逊湖村真是神奇一样的存在。


2.jpg

汤逊湖村,位于洪山之南,汤逊湖之滨。打开手机地图,可以清晰看见,在汤逊湖的西北角,有一个酷似马头的半岛,这就是汤逊湖村所在的位置了。


村子三面环水,由窑咀村和大港村两个自然村湾组成,村舍沿着巡司河南北而建,河上一拱桥贯通。


一打听,原来村内居民大多是从湖北天门、汉川、沔阳、鄂州等地迁徙而来。


解放前,江汉平原洪涝频发,不少农民奔赴汤逊湖“讨生活”,以捕鱼捞虾为生,这一住就是百余年。


3.jpg




4.jpg

进村后一路向前,有一个三岔路口,两边通村舍,正前方则是过河的桥。路口汇集着理发店、早餐店和便利店,只要进村,人人都要经过此地。


如果你碰巧从桥上过,桥上会出现一位老人,她面前总铺着各色时令蔬菜,堆的整整齐齐。只要有人靠近,老人会热情地搭腔:“买菜吗?我耳朵不好使,你大点声说话。”


这位83岁的老人,十几岁就从汤逊湖的对岸江夏嫁过来,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种点蔬菜,打发老年生活。“要是没人买,我就留着自己吃”。对于菜能不能卖出去,老人比较佛系,恬淡而随性。






继续往村子的深处走去。站在桥上看向远方,绵延而来的巡司河,在这里汇入汤逊湖,河畔每一栋房子,都扎根在河底,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小木舟和乌篷船,一圈圈荡开的波纹里,倒映着这个渔村的静谧。




河岸边是村民种植的各种蔬菜,一块一块池塘里的枯荷,还在等待夏天的召唤,水面成群的水鸟飞过,让安静的村落有了一丝生机。池塘旁边还能看到六座特别显眼的钓鱼台,虽然下着小雨,依然有三两人坐在台上钓鱼。


村民丁师傅,祖辈住在村里,他的两层小楼正好挨着汤逊湖,正门是河岸,后门就是湖边。丁师傅祖辈曾是渔民,村里人也都以打渔为生,所以家家户户门口都停有船只,现如今,靠打鱼发家的渔民大都建起了小洋楼。




7.jpg


9.jpg

“2017年前后,响应政府湖泊保护的政策,我们全部‘上坡’,另寻工作。”和丁师傅一样,村民们如今都已经告别渔民生活,或经商或务工。如今,文化大道开通了地铁8号线,村民出行务工也更加方便。


在2021年洪山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汤逊湖社区所在的汤逊湖北岸,将被纳入国际科创城特色片区建设。


站在湖畔,看着这处洪山版的“乌镇”,村支书史少斌也开始畅想。他一直筹谋引进文化企业,吸纳创意产业携手合作,带动汤逊湖村转变发展模式,盘活这块“洪山秘境”。


8.jpg